企业犹豫不决:是否采用云服务? 时间: 2011/10/10 0:00:00 浏览量: 作者:作者:翻译:张晓茹 文章来源:文章来源:中国服务外包网 |
毫无疑问的是,过去几年经济状况确实很差。一些国家成功抵御了经济衰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另外一些国家却还在疲于应对经济危机,这对我们都有影响。不过,更为重要的是,从长远来看,情况确实有所好转。为了应对业务预算降低这一现状,全球各地的企业都开始重新调整业务。 而IT项目既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还可以在不降低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降低IT服务成本,所以IT项目就越来越多地受到企业重视。此外,IT项目可以帮助企业更快地抓住新的市场趋势带来的机遇,而且成本较低。 对企业来说,想要实现这些目标,最好的方式就是把IT当成一项服务。企业不再需要按照项目需求来投资硬件、软件以及产品方面的培训,而是在需要使用的时候通过使用计算能力、带宽、存储功能和服务来建设IT架构。 通过把基础架构从基本功能中分离出来,企业就可以不再受到实体设备的限制。这就构成了基于云的IT技术的基础和模式。 作为服务器和基础架构虚拟化的一部分,企业通过了解虚拟化的成本等式、节余规划、修改业务管理方式就可以避免出现这些问题,还可以促使交付效果更好、使用更方便和性能得到改善。 对刚刚接触IT服务的新用户来说,虚拟化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选择;而软件许可、维护和性能要求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在把IT当成服务的过程中,企业还要问自己:他们是否应该拥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并亲自管理,或他们是否应该外包这些数据中心或者是与外包商共同管理数据中心。这种讨论就不可避免地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企业应该采用公共云还是私有云? 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如果企业希望通过虚拟化转向云服务的话,就得先审查一下企业的已有的服务,然后通过这些服务找出企业对数据中心服务有哪些中期和长期的期望。 在热身阶段,由于防护水平有限,企业可以承受6到8小时的数据丢失以及预算管理等情况。而随着不断合并和应用虚拟化,零散的服务如数据处理和信息存储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企业内部处理的数据中心业务也就不断减少。 每个企业对数据中心都有自己的要求,因此就会产生很多“理想的”数据中心设计。有人会说,每一个数据中心都应该达到四级标准,并且在别的地方设有一个备用数据中心来分担工作量并在需要时可以承担整个公司的工作量。 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能够承受这种“完美的”数据中心带来的高额成本吗? 事实是通常情况下,数据中心的建设确实会遵循价值工程学,但也会产生各种各样不可避免的隐藏缺陷。这是因为大多数企业并不从事数据中心方面的业务,但是由于他们过于依赖信息系统,他们就觉得自己必须管理数据中心。 但是实际情况是他们并不需要自己来管理这个数据中心。相反,他们可以与一家服务集成商或云服务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使用他们提供的数据中心服务。 整个世界不断向虚拟化IT环境发展,而且最终将发展成为“IT即服务”,这也将成为企业的IT环境的发展方向。 从本质上来说,虚拟化是进入新时期的一种演练或预演。在新时期里,企业内部只保留基本的IT功能,而其他功能都将由外部供应商提供。最可能成功的将是那些遵守云的重要原则——“自助服务”和“自动化”的企业。 大规模地应用自助服务将减少业务的管理成本。由于自助服务不再需要人力监督,所以就不会直接涉及到企业文化或品牌文化,因此更方便交给供应商来管理。 基于云服务的规模经济会使这种功能比在企业内部处理更加节约成本,还能提高效率。 数据中心里的自动化程序和流程就意味着这些活动或业务可以在别人的云设施里运营。 最重要的一点是,虚拟化和基于云的IT服务可以帮助企业使用更多的技术,但是需要自己拥有和管理的技术却变少了。而服务层就变成了企业与服务供应商的连接点。 只要服务达到了协议中要求的水平,企业就不再关心服务的交付方式。而确保服务正常交付则变成了服务供应商的工作。 IT管理工作正从企业转移到服务供应商手中——这是正在发展中的一种趋势。这种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则是:企业说明自己需要的服务,制定交付这些服务需要的架构,承担相关的虚拟化业务——并随着服务发展确定服务水平。 而如果所有的虚拟组件过于零碎但企业还需要保持一致性,那么企业就可以选择由服务供应商提供托管服务。第二阶段就是企业把虚拟组件转移到云服务供应商那里。 云计算并不是大型企业或公共部门的“专利”。事实上,公共云服务也可以提供中小型企业和中型细分市场他们需要的IT服务和应用,从而为他们带来很大的效益。 这里所指的云服务包括电子邮件交流、CRM以及桌面应用。大型企业在全国甚至是全球拥有业务,因此从私有云架构中将获益更多,这是因为私有云可以实现“应用程序即服务”的定制服务。 不过,最终还是这个老问题——“是否选择云服务”。正确的答案是制定一项与你的业务模式和组织目标最相符的云战略。你首先最应该做的是评估你的企业数据中心是否准备好了向云服务转移。
|
上一篇:BPO企业希望在海外市场开设新的交付中心 下一篇:菲律宾有望成为移动应用的外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