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研究综述

时间: 2011/11/25 0:00:00 浏览量:          


    上世纪90 年代以来, 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 服务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 其兴旺发达的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服务贸易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以来, 也呈现出飞速发展的状态, 从1982 年的43.4 亿美元增长到2005 年的1582 亿美元, 23 年间增幅超过35 倍, 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从0.6%增长到3.3%。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世界排名由1982 年的第28 位上升到2005 的第8 位, 进口排名由第40 位上升到第7 位。

    一、服务贸易的概念发展

    “服务贸易”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新课题, 西方经济学界也经历了一个长期探索过程。1972 年,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首次把“服务贸易”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学概念在文献中正式提出。1974年, 美国贸易法于第301 条款中再次提出“世界服务贸易”的概念。1989 年, 美、加两国签署的《美加自由贸易协定》(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Agreement)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国家间贸易协议上正式定义服务贸易的法律文件, 定义“服务贸易”是指由或代表其他缔约方的一个人, 在其境内或进入一缔约方提供所指定的一项服务。

    随着服务业在全球的崛起, 1986 年9 月开始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 首次将服务贸易列入谈判议题, 从而引发了全球服务贸易研究大热潮。此次谈判的重要结果是产生了《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s on Trade in Services, GATS,1994 年4 月15 日) , GATS 将服务贸易定义为: ( 1)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的服务; ( 2)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的服务; ( 3) 一成员的服务提供实体通过在其他任何成员境内的商业存在所提供的服务; ( 4) 一成员的自然人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的服务。我国作为《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缔约方, 也以GATS 的定义为准并将服务贸易分为13 大类。

    二、以发展趋势和对策为核心的早期理论研究

    我国虽然对服务贸易的研究起步较晚, 但研究的努力程度和发展速度都是显而易见的。经检索,1979 年至2007 年1 月, 发表于国内核心期刊研究服务贸易发展的文献共有214 篇[ 1] 。综合而言, 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49~1979 年) , 服务业发展受到压制, 服务贸易发展处于低谷; 第二阶段( 1980~2001 年) 服务业的发展得到政府支持, 服务贸易迅速发展; 第三阶段( 2002 年至今) 中国服务贸易得到蓬勃发展。与发展阶段相符, 国内学术界对于服务贸易发展问题研究从第二阶段才开始兴起, 繁盛于第三阶段。

    1980~2001 年, 中国服务贸易处于起步阶段, 这一期间的学者就如何发展中国服务贸易, 研究的主要内容围绕着: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国内开放服务贸易市场的必要性与方法、《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各项条款及对策、服务贸易与第三产业的关系以及入世后的策略等方面, 且主要是从理论与现实出发进行的定性分析。提出了我国应充分学习并掌握GATS 各项条款, 利用其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政策有步骤地开放市场, 稳步发展传统服务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产业、提高服务业技术含量、适当引进部分服务业、加强法制建设、政府管理与专业人才培养等服务贸易发展策略。

    三、入世后, 以提升竞争力促发展的多元化研究

    2001 年12 月11 日,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学术界相关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活跃与深入, 研究方法及研究角度也逐渐趋于多元化, 研究的内容不仅局限于趋势与对策、理论与发展的研究, 且开始步入服务贸易竞争力领域的研究, 从解释GATS 的具体内容入手, 关注一些有增长潜力的服务部门的发展, 从具体部门出发开始探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竞争力问题, 通过增强服务行业的竞争力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并且这一期间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定性分析, 开始加入了定量的实证研究。

    在理论研究中, 有学者提出“服务贸易的理论研究更适用于发达国家, 而非发展中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比较优势理论往往是陷阱”( 徐桂英、宋立功、张英, 2002) 。但亦有学者持反面观点并经定量研究得出“我国的服务贸易与世界各国相比存在比较优势”的结论( 王蓉梅、桂韬, 2004) 。相对于理论研究而言, 更多学者侧重的是策略与方法的研究, 包括从全局范围内思考的整体发展战略和以某一方面为核心推动力的发展策略研究。其中, 前者为研究重点, 研究的角度和代表学者主要有: 从WTO 角度研究入世及《服务贸易总协定》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及相应的发展对策; 从全球服务贸易市场自由化趋势及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的角度研究中国的发展策略; 研究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从竞争力的角度研究以竞争力助发展; 从中国服务贸易入世承诺的角度, 研究承诺兑现、现存问题及对策建议; 进行服务贸易发展的国际比较, 借鉴他国发展经验提出相应发展对策。此外, 还有学者提出“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服务贸易的创新尤为重要”, “以观念创新为基础、以格局创新为突破、以制度创新为实质, 通过形式创新、政策创新、构成创新和工具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等具体体现”( 武瑞玲, 2006) 来实现以创新促发展的观念。

    四、寻求服务贸易发展的推动力

    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 有学者开始关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推动力所在。纵观1979 年至今, 笔者将学术界相关研究内容及角度归纳总结为:

    1、外在推动力

    ( 1) 政府―――“在一国经济贸易发展中, 政府作为生产力要素的组织协调者, 其作用不容忽视”( 张华, 2000) ; ( 2) 控制FOB 出口合同―――“我们必须全力控制FOB 价合同的增长, 努力创造条件, 为进入WTO 后的保险、运输行业的发展打好基础”( 吴洁,2000) ; ( 3) 跨国公司―――“跨国公司依靠资金、技术和信息上的巨大优势以及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 在服务贸易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它将成为服务业国际转移的主要推动力( 郑炎, 2005) ; ( 4) 引进外资―――“FDI 流入与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 韩一波, 2005) 。“目前,在我国服务业外资主要投向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 而对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急需的高新行业和资金短缺行业⋯⋯外资所占比重很低。”因此, 我国必须正确引导外资投向, 为调整服务产业结构服务( 宋伟良, 2006) ; ( 5) 信息通讯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不仅促进了跨境服务贸易的发展, 而且推动了‘商业存在’服务贸易的发展⋯⋯无论是跨境服务贸易还是‘商业存在’服务贸易, 信息通信技术对服务出口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对进口的促进作用”。

    2、内在推动力

    ( 1) 知识型服务―――“知识型服务是指以提供知识及知识产品为主要标志的国际服务贸易, 其核心是当代高新技术特别是高新软科学技术知识”, “当代世界经济正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 国际服务贸易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特别是知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将对此产生巨大的影响”( 仲鑫,1999) ; ( 2) 生产性服务―――第三次技术革命推动服务业内部产业结构的提升, 使得“生产性服务业从工业中分离出来, 大大改变了服务产品的内容、性质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传统的服务和服务业的观念受到了革命性的冲击”, “服务业发展的原动力来自生产性服务”( 姚为群, 1999) 。

    在不久的未来, 服务贸易必将与货物贸易平分天下, 其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必将越来越重要。可以预想, 将有更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研究。无论研究内容, 还是研究方法都将会有所深入与扩展, 其研究成果也必将为中国服务贸易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更好的发展平台。


 
上一篇:美中服务贸易及投资前景 下一篇:中国经济发展述评:愈艰难愈向前 迎挑战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