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 | 许宁宁:RCEP开放合作,浙江商机建议

时间: 2020/12/31 10:22:12 浏览量:          

       在1月20日下午由浙江省钱塘数字贸易研究院召开的第九期“钱塘数字贸易论坛”上,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中国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亚太中心执行主任许宁宁受邀就《RCEP开放合作 浙江商机建议》进行了专题演讲。专家观点和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RCEP是重大的区域开放合作

 

       RCEP是世界上覆盖人口数量最多、经济规模最大、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开放的领域大于WTO。目前RCEP涵盖全球约30%的人口、30%的经济总量和30%的对外贸易,RCEP的签署具有重大意义,将直接关系到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贸易版图的变化。

       2020年,我国对其他14个RCEP成员国进出口总值增长了3.5%,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31.7%。其中,出口增长了5%;进口增长2.2%。

       从贸易伙伴看,东盟十国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对其进出口值增长7%;日本、韩国是我国第四和第五大贸易伙伴,对其进出口值分别增长1.2%和0.7%;对澳大利亚进出口下降0.1%;对新西兰进出口下降0.4%。

       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增长7.3%,占同期对RCEP成员国出口总值的53.8%。其中,集成电路出口增长15%;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增长11.1%。同期,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增长11.9%。

       从进口商品看,进口集成电路增长9.8%;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进口增长8%;铁矿砂进口增长14.7%;初级形状的塑料进口下降0.3%。

 

    二、RCEP中的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

 

       长期以来,中国与比邻而居的东南亚国家就有着唇齿相依的地缘、亲缘、业缘关系。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让区域各国有着命运与共的切肤之感。如今,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发展成为既是友好近邻,又互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

       2020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6845.99亿美元,增长了6.7%,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比重的14.7%。在中国与东盟贸易中,中国向东盟出口增长6.7%;中国从东盟进口增长6.6%;中方顺差增长了6.6%。

       中国自2009年起连续11年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2009年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而在2019年前东盟连续9年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近两年连跨两大步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达107.2亿美元,同比增长76.6%。双方贸易投资的逆势增长彰显了经贸合作巨大潜力和旺盛活力。

       2020年是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双方数字经济合作发展,不仅成为各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以创新引领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且更具重大现实意义的是在抗疫中肩负重任。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在防疫抗疫、复工复产及保障人民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数字经济对于恢复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意义突显。

 

    三、浙江抓住RCEP商机的建议

 

       RCEP开放合作,对浙江省尽快提高国际合作水平提出了新的更紧迫的要求,包括提高各有关部门的协调能力,针对双方需求关切的对接能力,地方政府参与区域国际合作的工作能力,企业国际合作的自身素质等。

       浙江抓住RCEP商机,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结合当前东盟重大关切,发展经济合作

       当前,东盟有些国家疫情仍在蔓延,抗疫和经济增长压力大。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普遍预测2021年东盟经济会有大的反弹增长。

       东盟正在抗疫中实施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包括东盟内部以及东盟与外部的合作。与中国山水相连的东盟国家关注中国正在实施的扩大开放政策和“双循环”经济发展,争取继续近水楼台先得月。中国的大市场、拥有世界上最全的产业体系、在全球疫情中率先复工复产,这些有益于支持东盟国家产品出口、完善产业配套、原料辅料供应。目前东盟10国里已有6个成员国将人民币纳入该国外汇储备。比邻而居的区域内经济循环会早于全球循环,相信中国—东盟经济合作需求将持续增多,合作将获得新的更大的发展,预计2021年东盟在中国贸易的比重还会上升,双向投资还会扩大。

 

       (二)着力加强浙江与RCEP14个成员国产业合作

       疫情给各国经济带来重大冲击,同时也带来了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机遇。RCEP 15个成员国贸易投资关系密切,体现产业合作空间广、潜力大。

       加强双方产业合作,能带来企业的“点—线—面”的合作,有益于构建本地区各国优势互补的新产业链,提升本地区生产力、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RCEP成员国开展产业合作具有条件。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世界第一(中国)、第三(日本)和第五(韩国)的制造业强国,加起来的工业产值全球占比超过50%。RCEP成员国产业发展多样性、互补性较强,覆盖了从原材料、中间零部件、到产品总装的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RCEP地区是浙江省“双循环”经济发展对外循环的优先可行方向。浙江省应将做好“六稳”和落实“六保”与扩大开放、发展RCEP地区贸易投资合作相结合,着力提升浙江省各有关方面融入国际区域合作的程度。

       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已全面展开,合作的领域很多,需要干的事情很多,重点合作领域(产业、项目)应是“关切+互补”,即双方关切度高并且合作互补性强的领域,易于开展和配合,易于见效。应在东盟国家打造样板工程或旗舰项目,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农业开发、减贫、与第三方合作项目等方面,以点带面推进合作。同时,应注意和防范相关风险。

       有针对性推进产业合作。RCEP成员国疫情严重程度不一,疫情对不同产业行业冲击程度不一,浙江省应加强与RCEP成员国防控疫情所实施的产业政策的沟通、对接,共同推动受疫情冲击大的产业合作解困,共同推动受疫情冲击相对小的产业合作加快发展,共同推动因疫情带来需求的产业合作扩大发展。中方可协助东盟有的成员国产业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大力发展服务领域合作。RCEP成员国服务业领域合作空间大,在许多行业均有合作潜力。双方经济社会发展、货物贸易和投资合作增长,为从事服务业务的企业和专业机构带来了大量发展机遇,应增进与RCEP成员国金融服务、电商服务、销售服务、会展服务、运输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广告服务、律师和会计师服务、研究与开发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教育服务等合作,将服务贸易合作发展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作为货物贸易、投资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合作抗疫的重要措施。

       在防控疫情与恢复经济同时进行的新常态中,企业可相应调整经营战略策略实施合作,如农业开发合作、新产品研发合作等。当前中国企业如去东盟国家投资选择行业可考虑:东盟国家鼓励投资的相关行业、与中国—东盟国家制定的经贸合作规划相符的行业、与贸易投资增大需求相关的服务业、与开发资源相关的行业、与弥补其产业链相关的行业、与发展数字经济相关的行业、与满足其日用消费相关的行业等,以及可在东盟国家设厂生产产品销往更广阔国际市场的行业。

 

       (三)继续实施创新引领,推进数字经济合作

       应对新常态,开发新业态,探索新模式,是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发展的活力所在。应掌握并参与《中国—东盟关于建立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倡议》的执行;充分支持和发挥双方企业在发展数字经济合作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合力支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利用数字技术,推进跨境电商合作、智慧城市建设合作。双方企业共同打造数字丝绸之路及其向外的延伸。应分享数字化防疫抗疫,力推其合作。

       应共同打造或依托数字平台、智能物流服务体系、产品溯源体系,以及实施数字化的金融服务(包括货物保险、汇算结算),联通消费与生产、供应与制造、产品与服务间的数据流和产品流,使产业制造和对外贸易链接发展。

 

 

 

 

 
 
上一篇:三省一市协会联袂合作——长三角服务贸易协同发展联盟揭牌 下一篇:2019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