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数字贸易发展背景介绍

时间: 2020/5/19 17:49:39 浏览量:          

一、数字经济、数字贸易和服务贸易

(一)数字经济

        1996年,由被誉为“数字经济之父”的唐•泰普斯科特在《数字经济:网络智能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中首次提出,他被认为是最早提出“数字经济”概念的学者。2008年法国率先发布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战略,随后日本、欧盟、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战略规划相继出台。

        2016年G20杭州峰会,中国作为主席国首次将“数字经济”列为创新增长蓝图中的一项重要议程。多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又进一步定义了数字经济,即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二)数字贸易

        数字贸易是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具现化的产物。世界主要经济体正式提出“数字贸易”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2013年《美国与全球经济中的数字贸易Ⅰ》定义的,即通过互联网传输产品和服务的国内商务和国际贸易活动,具体的交易标的为:音乐、游戏、视频、书籍等数字内容;社交媒体、用户评论网站等数字媒介;搜索引擎;其他产品与服务。

        经过演变,2017年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数字贸易”概念进一步扩展,不仅明确地指出互联网上销售的产品属于数字贸易,而且还将实现全球价值链的数据流、实现智能制造的服务以及无数其他相关的平台和应用纳入范围中。

        我国正式提出数字贸易概念也是在G20杭州峰会,峰会报告“数字贸易是以现代信息网络为载体,通过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实现传统实体货物、数字产品与服务、数字化知识与信息的高效交换,进而推动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并最终实现制造业智能化的新型贸易活动”。

        结合以上,我们认为,数字贸易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数字内容,包括音乐、游戏、信息、视频、电子图书等可通过互联网直接完成交易的数字标的;二是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平台促成的货物及服务的交易,即需在基于互联网建立的网络平台如社交网站、搜索引擎、各类电子商务平台、物联网等通过平台交互完成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易。

(三)数字贸易与各关联领域

        为理清思路,笔者梳理了数字贸易与近年来在国际经济领域大热的电子商务、服务贸易、服务业等业态之间的关系。

        第一,数字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关系。服务贸易分为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人员流动四种实现形式。我们认为,跨境交付是以数字媒介为关键要素促成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易,其交付过程就属于数字贸易范畴,因此与数字贸易高度相关;境外消费、人员流动目前与数字贸易关联度相对较低,但如在最终支付环节通过基于数字技术的第三方支付,则又与数字贸易产生了强关联;商业存在与数字贸易的关系较复杂,需要从商业存在所提供的服务性质、提供服务的方式等各方面具体分析来确定。因此数字贸易与服务贸易为“交集”关系。

        第二,数字贸易与电子商务的关系。数字贸易涵盖了电子商务,但在电子商务之外,数字贸易还包含了社交网站、搜索引擎以及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的应用所带来的增值等等。因此,数字贸易与电子商务为“并集”关系。

        第三,数字贸易与服务业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服务业与服务贸易是“补集”关系,是同属服务行业的境内和境外之分,而数字贸易同时包含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故数字贸易与服务业的关系也属于“交集”关系。

        第四,服务贸易与跨境电商的关系。虽然跨境电商从交易标的来判断,主要涉及货物贸易,但是跨境电商的平台属性是属于服务贸易,是为境内外的消费者提供线上的技术支持和跨境消费服务,故服务贸易与跨境电商的关系也属于“交集”共存关系。

 

二、浙江发展数字贸易的重要性及特色优势

(一)重要性

        2019年7月,上海市商务委率先在全国发布首个《上海市数字贸易发展行动方案(2010-2021年)》,根据方案,上海提出要充分发挥数字贸易特色优势,推进数字贸易快速发展,加快形成数字贸易开放创新体系。

        事实上,传统贸易的中国优势正在逐步失去,浙江也面临传统竞争优势弱化的迹象。党的十九大强调,要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在服务领域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和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对于进一步培育我省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见。

(二)浙江特色优势

        浙江作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已具备数字贸易发展的良好条件和先发优势。全省有14家企业入选2018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位居全国第2位;杭州跻身全国首批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城市,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探索成果,成为杭州打造新型贸易中心、发展数字经济的新动力;宁波作为全国服务外包范示城市,近年来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以年增长20%的速度带动了计算机信息、咨询、研发、设计、检测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服务出口。在数字内容方面,华策影视,网易雷火、电魂等28家企业入围2019-2020全国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作为国家首个数字出版产业园之一,杭州数字出版基地有企业超过400家,2018年产值近600亿。浙江数字贸易生态圈正在不断完善。

 

三、浙江发展数字贸易的主要问题及举措建议

(一)主要问题

        数字贸易是新型贸易业态,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但在实践领域仍属新生事物,面临一系列的困难,浙江要大力发展数字贸易,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顶层设计亟待优化。目前国内在数字技术应用、数字贸易规则方面稍显落后,有效改善数字贸易发展环境还有待研究和深化,对数字贸易壁垒、知识产权保护、贸易业务统计、争端解决机制等问题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合力作用不明显,顶层设计亟待优化。

        二是缺乏人才、技术等关键要素。浙江数字贸易结构不尽合理,与硅谷70%的创业公司都是技术驱动型相比,浙江数字贸易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如数字技术、数字内容、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等大多依靠商业模式驱动,缺乏核心技术,缺乏数字贸易高素质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

        三是相关法律制度、企业信用体系缺失。由于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没有数据隐私相关立法,国际上也普遍认为中国存在着对数据流动设限等障碍。另外企业自身诚信化程度不高、浙江企业信用管理机制尚不健全也制约了数字贸易的发展。

        四是统计口径不一。数字贸易的产生使得商品和服务的定义界限越来越模糊,目前货物贸易的统计分类和《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分类,都不足以涵盖以数字贸易各种业态,使得政府难以准确掌握数字贸易的发展情况。

(二)举措建议

        1、制订产业规划,促进数字贸易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随着数字化逐渐成为所有产业的底层基础,数字化转型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然而针对数字贸易的相关研究和标准的制定,我国目前仍有大量空白需要填补。应尽快推动关于数字贸易标准化、制度化和深度化的研究探索,加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推动数字贸易评价体系、数字贸易发展指数的构建,促进数字贸易相关会展活动,加强数字贸易相关培训等。

        2、探索数字贸易统计,监测产业发展动态

        目前,我国统计部门对数字贸易并没有建立相应的数据统计制度,也没有针对数字贸易细分领域进行分门别类统计,无法形成完善的体系数据。与数字贸易有很大关联性的服务贸易统计,全球也没有形成稳定的统计制度,仍处于探索阶段。数据统计是基础性、前瞻性工作,是反映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指南针,加快数字贸易统计的体制机制建设迫在眉睫。

        3、深化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发挥产业引领示范

        数字贸易本质是货物及服务全产业链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全新转型。近日,商务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公告,认定12个园区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物联网产业园榜上有名。浙江应尽快制定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研究出台具体支持政策,加快服务出口数字化转型,培育数字服务出口新主体,积极推动数字服务行业扩大对外开放,将基地打造成我省发展数字贸易的重要载体和数字服务出口的集聚区。

        4、加大人才支持力度,推动新型智库建设

        数字技术是建立在ICT基础上的,并正从之前的支撑系统进化为生产系统和决策系统。对于从业人员而言,要求较高的专业化程度。我省应充分发挥高校资源,着力打造数字技术人才孵化基地,坚持自身培养和高端人才引进“两条腿走路”,为数字贸易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5、扶持发展中介服务平台,促进政府与企业协同发展

        我省数字贸易潜力巨大,发展势头迅猛,但数字贸易涉及面广,政府、行业和企业三者之间的方方面面都迫切需要桥梁纽带或中介平台来传导、推动和协调,下情上达,上情下传。在此背景下,由原浙江省服务贸易协会和浙江省国际货代物流协会合并后更名的浙江省国际数字贸易协会应运而生。旨在更好地辅助政府部门出台数字贸易相关政策、培养人才、优化环境、完善数字贸易统计等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

 

 

罗国正  浙江省国际数字贸易协会

二O二O年四月三十日

 

 

附件:《浙江数字贸易发展背景介绍》.pdf

 

 

 

 

 

 

 
上一篇:浙江省国际数字贸易协会揭牌! 下一篇:【聚焦】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